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590 (第2/3页)
“不早了。”南康公主摇摇头,道,“袁真和袁瑾卒后,陈郡袁氏嫡支仅剩下他一人。按照规矩,十二岁行元服不算早。”比起十岁元服的司马曜,十二岁的确不算早。“既如此,就照阿母的意思。”桓容沉吟片刻,道,“阿峰可晓得此事?”“晓得的。”南康公主看向李夫人,后者轻轻颔首,命婢仆取来一只木盒,里面全是袁峰做的文章。“古有甘罗少相,依妾来看,阿峰才智超群,实不亚于先人。”李夫人一边说,一边将木盒送到桓容跟前。岁月似在她身上停住,花容月貌一如往昔,一颦一笑皆是柔情。再是铁石心肠,面对如许佳人,亦会怦然心动,不觉失神。桓容打开木盒,取出一篇文章细读。幽州和扬州的造纸技术不断发展,民间书写陆续采用纸张。地方治所办事也开始使用纸制公文。书院更是领先众人,早在半年前,学生习字作文俱用新纸。袁峰醉心法家,对兵家和儒家亦有涉猎,对老庄能够熟记,却是不甚感兴趣。读过所有文章,桓容终于明白,所谓学霸,真心不能用常人的眼光衡量。难怪亲娘要为他安排元服,这样的智商和情商,当真是不服不行。“另有一件事,”南康公主笑容微顿,沉声道,“在你巡狩之时,桓熙重病。月前姑孰来信,言其熬不过两月。”“阿母的意思?”桓容问道。“桓济已去,按县公礼下葬。桓熙终为郡公世子,如果有那一日,当依郡公礼。”论理,桓容登基建制,桓熙桓济等都该封王。偏偏桓容不下旨,朝中也无人提。桓济至死仍是县公,桓熙再是不甘,到头也只能是个郡公。“朝中如有人言,就说是我的意思。”南康公主冷声道。“阿母……”“不必再说,照我的意思办。”南康公主强硬道,“至于桓歆,他想求道就让他去。我自会书信姑孰,在城外选址建个道观,让他成仙去。”桓歆真心求仙也好,假意问道也罢,南康公主全当他是真想升仙。桓济没有儿子,桓熙和桓歆却有!桓容无意大婚,继承人势必要在兄弟子侄中选。如果封桓熙桓歆为王,日后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