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572 (第2/3页)
辕北辙。桓容摇头笑道:“不是长安,而是秦玄愔。”“不是长安?”谢安和王彪之同时面露迟疑。看着两人的样子,桓容低声道:“谢侍中之前还说,秦氏父子不和,与我朝大有裨益。如今机会送到眼前,为何又生迟疑?”谢安和王彪之心头一震,不由得摇头失笑。的确,真能达成此约,于国朝的好处不可估量。哪怕要遇上长安的怒火,或是被人指摘趁人之危,一样值得冒险。短期内无需对上这群杀神,更能将实际的好处握到手里,骂出花来又算什么,照样不痛不痒。更何况,如今华夏之地,燕国和氐秦先后被灭,吐谷浑亦将不存。其他的胡族被连消带打,短期不成气候,仅余长安和建康对立。这样的情况下,谁能出面指摘建康?长安吗?自说自话,落在他人眼中,可信度值得商榷。史书记载?秦氏建制不过两载,势力仅止北方。桓容的帝位则由晋帝禅让,同曹魏、两晋一脉承接,真要比民心,比修史打嘴仗,长安肯定不是对手。想到这里,谢安和王彪之犹如醍醐灌顶,顿感一念通达。“两位以为如何?”桓容笑道。“陛下英明!”能让谢安道出此言,着实是不容易。还要感谢魏晋风气。如果换成唐宋以后的封建王朝,听到他有这个打算,恐怕会有耿直的谏臣出言制止,八成还会以头撞柱,用血来对比天子的无德狡诈,残暴不仁。“陛下?”“无事。”打消莫名的念头,桓容重新打起精神。从随身的荷包中取出一支炭笔,在绢布的背面写上两行字,重新递给苍鹰。“去吧。”苍鹰这次没叼,而是用锋利的脚爪抓起绢布,很快振翅飞走。接到回信,见城门前的吊桥放下,秦璟点出一队骑兵,道:“尔等随我入城,余下皆在城外扎营。”“诺!”随行人中有张廉和染虎,夏侯岩被留在城外,带领大军扎营搭建起帐篷。两百骑兵走向城门,桓容转身步下城头,登上大辂。亲自出面迎接,算是给足了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