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515 (第2/3页)
郗愔王彪之等分别表态,一些蒙在鼓里的人终于恍然大悟,或许司马曜的确想搞事,却在中途,不,或许是从一开始就落入旁人的算计,一步一步陷入深坑,终得今日下场。位列朝堂的没有笨人。有太极殿外一幕,司马曜不主动禅让也会被群臣逼着退位,甚至重演司马奕的下场,成为东晋第二个被废的皇帝。仔细想想,桓元子戎马一生,早有代晋之意,虽志未酬身先死,其子却代他完成宏愿,九泉之下当能瞑目。然而,想到桓容的强势,以及手握兵权并据有荆、江等地的桓豁桓冲等人,群臣的脸色又是一变。如果桓容登上皇位,肯定不会如司马氏“听话”。同样的,朝中的权柄也将重新分割。阻拦他登位?多数人都是暗中叹息,摇了摇头。大势如此,大局已定,非几人之力可以转圜。琅琊王氏、高平郗氏明显支持桓容,出面方对,必要同几家对上。谢安刚从桓豁手中接过扬州刺使,谢玄和桓石虔一起领兵在外,彼此的利益纠葛几乎摆上明面。届时发生冲突,谢氏会站在哪一方,不言自明。以周氏为首的吴姓名没有明确表态,从今天表现来看,七成以上会支持“新帝”。追溯到元帝渡江,王导王敦掌权,吴姓从繁盛到没落,乃至于在朝堂被边缘化,仅是几十年而已。经历过诸多“不公”,心中积累不少怒气,定是乐见司马氏跌落尘埃。遇上今日之事,不落井下石就是好的,帮忙绝不可能。太原王氏无意出头,余下的文武多识时务,没有主动当出头的椽子。桓容失去杀鸡儆猴的机会,未免有些遗憾。桓容再度警示自己,今天迈出这一步,实际上并不代表成功。一切只是开始,接下来,他要面对的就不是司马曜这样头被门夹,以致于脑回路扭曲的奇葩,而是环海沉浮、政治经验丰富的各士族门阀。朝堂权柄、都城外的利益都需要重新划分,过程必须慎之又慎。今日的朋友,转身就可能成为敌人。在牢牢掌控君权之前,他必须打起精神,应对各方袭来的明枪暗箭。看着郗愔,再看看王彪之和谢安,桓容心中早有打算。大典之后,他不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