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440 (第1/3页)
候,杨广亲自为吕延取来竹简笔墨,看着他落下字迹,盖上私印,确认无误,方才满意点头。“仆不日将启程北还,到了长安,定将郎君相助之意报知国主和丞相。”“好。”杨广颔首道,“我不能亲自送吕兄,见谅!”“郎君客气。”吕延起身行礼,由健仆引路,离开杨广接待他的别院。他前脚刚走,客室的墙后突然传来一阵响动,继而,木质墙壁忽然向一侧滑开,现出一间暗室,室内赫然坐着杨亮!“阿父。”杨广上前两步,双手递过吕延留下的竹简。“果然让阿父料对,氐贼生出奸计,欲取桓敬道性命,意图乱梁州,挑拨桓氏,使建康生乱。”杨亮走出暗室,坐到杨广之前的位置上,道:“阿子坐下。““诺。”“你此前对桓敬道颇有怨愤,此番可已放下?”杨广不言,拳头死死握住,许久长吸一口气,到底没有在亲爹面前扯谎。“回阿父,儿仍不满桓敬道。但是,儿生于汉家,忠诚的是汉室!与桓敬道之争是一回事,与胡贼沆瀣一气则是另一回事。”咬住舌尖,尝到一丝铁锈味,杨广声音低沉。“无论梁州是否还在阿父手中,无论儿是否能泄出胸中怨愤,儿始终记得,儿是汉家子!”话落,杨广稽首,额头触地,久久不起。他的确是心胸狭隘,刚愎自用,喜好争功,但在大是大非面前,始终能牢记自己的身份。他是弘农杨氏子孙,是汉家子!投胡?绝不可为!不言日后录于史书,便在当下,杨氏必当被万人唾弃,他会成为全族的罪人!杨亮缓缓起身,按住杨广的肩头,沉声道出一句话:“此事之后,我会上表朝廷,请辞梁州刺使。”“阿父……”杨广瞪大顺眼,想要出言,却被杨亮止住。“桓敬道少有美名,怀经世之才,今统辖两州,手握雄兵近万,我观其志,未必下于其父。”杨亮收回手,看着前露惊色的杨广,道:“桓元子早年英雄,晚年却被声名所累,且为兵家子,不为建康士族所接纳,桓敬道则不然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