桓容_分卷阅读424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阅读424 (第2/3页)

谢安和王坦之的面反口;二来,涉及到士族利益,大家必须站到统一阵线。

不然的话,琅琊王氏别说再起,很快就会成为士族公敌。

有得必有失,想要坚守住底线,在其他方面就要妥协。

王献之提出,太后临朝之后,只听政不决事,凡政、军要务均须问顾命大臣。待到天子冠婚,则政归天子。太后还于后宫,顾命大臣留于朝堂辅佐,仍可督视天子,行周公故事。

简言之,双方各退一步,郗愔点头同意太后临朝,不再横加阻挠;王谢士族尊重他顾命大臣的地位,并会上请天子,授他丞相一职。

这个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却能将争斗拉回朝堂,不至于刀兵相向,使得兵乱建康,给他人可趁之机。

同时,双方分权也买下隐患,使郗愔和王谢士族彻底站到对立面,几乎不可能合作。

有了这个空隙,桓氏便有了机会,相当于桓容有了机会。

作为事情的发起人和执行者,琅琊王氏终于从实在意义上成为桓容的盟友,今后想要稳立于朝堂,继续同各方势力争锋,甚至更进一步,必要同桓容紧密联合。

挖坑之事不能再有,遇有他人给桓容挖坑,不知道且罢,若是知道,必当第一时间通风报信。

在一段时间内,双方的盟约会相当牢固。至于会不会因某事打破,还要走一步看一步。

“如此行事,郗使君以为如何?”

王献之摆出条件,划出道来,等着郗愔回答。

谢安微感不妥,却无法出言反对。就目前而言,比起继续僵持下去,这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。

帐中寂静良久,郗愔终于点头。

“可。”

一字出口,犹如重石落地。

王献之再拱手,容姿不凡,潇洒俊秀一如往日。然投身朝堂至今,为家族利益出仕,浸淫宦海,行事风格早已截然不同,与早年判若两人。

双方各退一步,暂时达成一致。

谢安等人返回城中,很快请见天子,着手进行安排。

郗愔仍留在城外大营,什么时候“授封丞相”的旨意下达,什么时候才会撤兵还城。

手握调兵的虎符,郗刺使半合双眼,考虑下一步该如何走,许久陷入沉思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