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423 (第2/3页)
为伍,自天子登基大典之后,几乎没在人前露面。纵然想派人挑拨,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。如果被士族眼线窥到,就此抓住把柄,更是一桩麻烦。计策无法实行,郗刺使干脆心一横,不玩虚的,直接以实力碾压。自四月末至五月,郗愔连向京口下了两道调兵令,交代郗融掌管政军,命刘牢之率领一千五百甲士赶奔建康,抵达后在城外五里扎营,摆开营盘,向建康亮出肌肉。谋略高了不起?占据舆论制高点就能成事?完全是笑话!在绝对的实力面前,舌灿莲花也是白搭。军队抵达后,郗刺使连续两日未上朝,直接宿在营中。此举闹得朝堂上下人心惶惶,众人这才想起,郗愔入朝辅政不假,手中可还牢牢握着北府军!他是当朝名士,同样是一方权臣!桓大司马在时,犹对他忌惮三分。临终不忘叮嘱桓冲,不要轻易同郗方回起冲突,以免酿成大祸,结局不好收拾。如今因太后摄政一事,建康士族死咬不放,终于触到郗使君的逆鳞。“道理”说不通?简单。直接亮兵刃,用实力说话!就在这个关头,王太后做出了历史上褚太后一样的选择,派宦者明告朝中,先帝临终有命,大司马温、平北将军愔依周公居摄故事,家国事一应禀于两人,无需问于长乐宫。翻译过来,按照司马昱临终交代,朝堂上的事交给桓温和郗愔决断,天子继续做摆设,太后更不打算随便搀和。建康士族能和他们争,争赢了算是有本事,利益自己留着,台城不求任何好处。争输了激怒对方,最好自己受着,别拉咱们这“孤儿寡母”下水。事情至此,王太后明摆着要抽身而出,褚太后想插手也没有办法;司马曜乐得朝中生乱,无人追问金印下落;司马道子轻易不入台城,整日留在府中,等着许他前往封地的诏令。涉及到“朝堂权柄”争夺,晋室反倒置身事外,做壁上观,不得不令人唏嘘。可见皇权衰落到何等地步。太后和天子抽身,建康士族不想轻易让步,唯有硬着头皮自己上。郗愔连续五日不上朝,风雨欲来,局势似绷紧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