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第104节 (第4/5页)
> 所有人脑子里都冒出那一句:“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”。 有的人扑哧一笑,有的人却眼眶一红。 “这一群知青,在农场奉献青春与汗水,年龄渐长,很多已经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。再住大通铺显然已经不再合适,为他们重建知青点,便成了我这个基建科科长的任务之一。” 陶南风的声音低沉而柔美,似大提琴奏响的尾音。在她的讲述中,渐渐将众人带进一个基建故事之中。 现有居住条件严重不能满足知青的居住需求; 地处高山、建筑材料获取不易,建造成本高。 不同知青对住宅的需求参差不齐——未婚的希望居住配套完善的单身宿舍;已婚的希望夫妻共处的私密空间;有孩子的希望能够有可变的建筑空间,年幼时方便照顾孩子,长大后孩子拥有独立空间。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设计出适宜的住宅,真的非常考验设计师的巧思。 就连在座的教授们都皱起了眉毛。 “居住人群需求层次不同,这样的住宅非常不好设计。” “可以分为单身楼、鸳鸯楼、家属楼来设计嘛,为什么非要把这三类人群聚在一个空间?” “老陶,你家姑娘勇气可嘉,只是这回她要设计的作品难度太大了,行不行啊?” 吴贤玲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,白了说话人一眼:“你懂什么!我是评委,陶南风的作品我看了,绝非一逞孤勇,而是深思熟虑。” 被吴贤玲怼的老师摸了摸鼻子,自我解嘲地说:“吴老师挺欣赏陶南风的嘛,也是,你们五个评委都提前看过,自然是知道的。” 陶守信心情好,难得出面打了个圆场。 “大家都沉住气,先听南风怎么陈述。要是有问题,等下有问答环节,尽管提。” 陶南风略微停顿了一下,冲汪燕做了个手势。 照片从幻灯机上拿走,换上来一张手绘建筑平面图。 平面图投影在白墙上,配合着齐明学微微抬起的建筑模型,知青宿舍楼的建筑平面展示得清清楚楚。 “我有位好友,是江城毛巾厂子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