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427 (第2/3页)
外放回京了,就把位于自家朱紫大道附近的宅子匀一个给池枚。朱紫大道,又名阁老街。离皇城非常近,家里没出过一品、二品大员的人家,根本没资格往这里搬——想搬,前边人家也不会把宅子卖出来。想入伙是要被挑剔资格的。左英轩十分看好池枚,觉得自家师侄是一个不弱于富临神童赵良安的人才,迟早都会入阁。左英轩自知家中几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材料,一代不如一代,打定主意要儿子们抱紧池枚的大腿。哪里知道世道不好,整个南明派都受了东胜党人的拖累,近两代人都血扑不起。如今池枚居住的小宅里挂起白幡,家里乱成一团,两进小宅门第不深,隔门都能听见家眷的哭声。过往路人纷纷诧异,有邻居打听究竟出了何事——住在附近的都是官宦人家,池枚在翰林院混了二十年,没混上部院长官内阁学士,那也是堂堂的四品京官,在翰林院资格极老,经筵上替皇帝、太子讲过经史,替翰林院指点过不少庶吉士,往上是卡着一道坎,往下则是人缘相当的不错。被逮住的小厮抹泪说老爷没了,邻家的门子又哄又劝,仗着小厮心慌意乱不经事,挖了池家新丧的内幕,匆匆回家禀报,隔壁池翰林没啦!怎么就没了?上吊了。至于为什么上吊,小厮说不出来,门子也问不出来。能住在刺柳河畔的人家也都不是傻子,再是不知道几派党争混战,光是联想最近太后封宫、襄国公受杖的消息,也该知道池枚是牵扯进去坏了事,不得已自杀。池家还没贴出讣闻,邻居就在头疼怎么推脱不去致祭应酬了——这关头,谁敢啊!渐近午时,太常寺卿左味匆匆忙忙赶来,一路哭着进了门。他带了世仆长随前来帮忙打理家务,乱糟糟的池家才算有了章法,有条不紊地治丧行事。一个十三、四岁的俊秀少年穿着文士服,没带书童,亲自拎了两个礼盒,站在河边打听:“敢问翰林池老爷府上何在?”邻人不敢高声,往挂着白幡的池府一指:“若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