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第79节 (第5/6页)
出?他的真实情况来一般,姜婉宁其?实也想不明白,就这么一个比她高出?一头?,胸腹皆有肌肉的人,为何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变成病秧子,仿佛随时能挂掉一般。 姜婉宁思虑良久,终于还是垂下头?:“我不同意你北上。” 家人重要,可陆尚同样重要。 “没事,我会注意身体?的,再说还有詹大?哥他们……”陆尚清楚姜婉宁的担忧,开口劝慰道。 哪想姜婉宁直勾勾地看过来,黑沉沉的眸子里看不清具体?情绪:“夫君忘了吗?你是要参加这届科考的,这只剩不到半年时间,夫君一走走多半年,是想临阵脱逃,还是想回来直接上考场,去考场上交白卷呢?” 陆尚:“……”求求你,别说了。 第60章 要不要亲自北上还有待考量, 反而?是九月的秋闱迫在眉睫。 科举改制来得太突然,从宣布科举改制到下一届科考仅有不到两年?时?间,再减去?陆尚中途纠结迟疑的功夫, 便只剩下一年了。 私塾里的学生们尚用功念了三四年?,姜婉宁又在科举改制后对他们进行了提高训练, 便是上场一试也未尝不可。 唯独陆尚…… 姜婉宁抬头看着他,实在是不忍想?象秋闱场上会是个什么画面。 陆尚既是逃学回来的, 显然无法在家中待太久,陪着姜婉宁吃了晚饭,便灰溜溜地返回了鹿临书院。 鹿临书院作为整个松溪郡最负盛名的研学圣地, 向来只招收两类人, 一是年?纪在十岁以下却能识得上百字的童子, 二是年?纪在二十五岁以下的秀才。 去?岁虽有科举改制, 但商籍出身的子弟少有埋头苦读的, 去?年?秋天的院试参考人虽多, 但真能考过的却没?有一个商户, 唯独陆尚早些年?考下了功名,又卡着最后的年?龄期限,成了书院里唯一的特例。 书院分甲乙丙丁四个班, 丁班全部由未上过考场的幼童组成, 原本班上只有二十来人, 但经历了改制后,去?年?又新?入学了一批商贾出身的学生,大多都是八九岁,家里早早请了西席, 原是想?学几个字好方便日后接管家业的,现下却捡了大便宜。 这些孩子满足书院的入学要求, 圣上下旨时?又曾鼓励一视同仁、有教无类,鹿临书院作为在大昭都排得上名号的大书院,自然要支持圣上新?政,可新?学生招进来了,并不代表真能受到全然一致的对待。 除去?丁班外,剩余三个班就全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