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130 (第2/3页)
—先将料床松松地翻过来、将底部的蚯蚓粪铲出,再把用钉耙耙松的饲料喷过水雾提高湿度后铺到基料上方、约十厘米左右厚度。蚯蚓每日要吃掉与自身等重的饲料,其中一半排出为粪便,添加饲料时要记得及时将粪铲除,避免蚯蚓生病感染,不能偷懒。萧云检查了一下铲出来的蚯蚓粪,没看到蚯蚓茧,便将蚯蚓粪倒在大棚外的收集处,待来年种田时投入使用。自然环境下蚯蚓肯定不会在冬天产茧,温室环境下就一年四季都能产,这也是养殖的优势,第二次添饲料时,萧云便在蚯蚓粪中发现了蚯蚓茧。草根族长很高兴,盯着比麦粒还细小的蚯蚓茧看了半天、把其形象牢牢记住(表面光滑,黑色、棕色或黄色的半透茧体,有点儿类似虫茧,但十分细小),然后和萧云一块儿将与蚯蚓粪混合的蚯蚓茧装入木箱,移到大棚内温度较低(15度左右)的地方进行孵化,孵化堆上方添加十厘米厚度的饲料,约20天后,大量的蚯蚓便从茧中孵出。(孵化需要的温度比生长期的温度略低,15度左右孵化率最高,接近90%。如与生长期同温度,20~26度的话,则孵化率只有40%。)在温度、湿度保持良好的情况下,一粒蚓茧可孵化出数只蚯蚓,此时的孵化堆内蚯蚓密度极大,需要分堆饲养,与此同时,养殖了40天的成熟蚯蚓也可收获,腾出饲养床。收获蚯蚓有多种方式,萧云模仿了那对直播小夫妻的办法,将饲养床的基料转移到室外水泥地上,从上往下层层扒开基料,蚯蚓因避光本能逐层下钻、躲到基料底部,便可集中收获。空出来的料床补充基料,将孵化堆中的新生蚯蚓分出三分之一份投入其中继续养殖,一床孵化堆视孵化数量,可分为新的三到四床。(每床新料可补充部分野外采集的蚯蚓种进行杂交,避免蚯蚓种近亲繁殖出现退化)采收的蚯蚓放到阳光下二十分钟晒死,或切段或晾干磨粉,便可对牲畜直接投喂……(晒干后的蚯蚓貌似还是一种中药)在地球上过剩的蚯蚓养殖在这个世界的性价比是极高的,养出的蚯蚓本身是极佳的牲畜饲料,饲养过程中产生的蚯蚓粪又是上等的肥料,相对于几乎等于无的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