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37 (第2/3页)
到许多方面的问题,何孝原的团队动用了不少人脉,更花了很长时间与天化反复沟通探讨出资方式、持股比例、合作模式等问题,计划书改了一稿又一稿,沈劭祈坐镇上海时最新一稿计划书呈到他面前,却被他强制喊停。2011年J&P在中国成立分公司时,主方向是扶持高新科技初创公司的风险投资,所以把拥有IT行业工作经验的何孝原派到上海。而何孝原也不负众望,公司成立不到三年就完成一个IPO,其它几个项目发展势头也都不错。这几年随着中国企业规模逐渐扩大,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,开始把眼光转向兼并收购,兴起一波并购热潮,俨然八九十年代的美国。J&P本身又是做这个的,公司7个高级合伙人有4个从学校出来后就进了并购行业,包括掌门人沈劭祈。可以说,经验、团队、资本和人脉都不缺,何孝原的团队会把目光转移到这上面来,也不稀奇。只是沈劭祈对此并不赞同,虽然近年研究中国经济模式的西方学者不少,J&P甚至有一个专门的智囊团在解析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走向,但他们进入这个市场的时间太短,对这个经济体的独特性和内在复杂性了解得不够深入。更何况中国经济已进入瓶颈期,未来不是很明朗,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,贸然进入并购领域风险太大,不如把资本和精力集中渐入佳境的风投。至于说到天化本身,200多倍的市盈率说明这家公司的股价已经虚高到全靠泡沫支撑,仅这一点就能让他对这个项目喊停。“别跟我说什么中国公司市盈率成百上千不足为奇,那是投机炒股,不是并购。”沈劭祈道。更何况天化的问题不止于此,负债过高、业务结构单一、转型希望渺茫,他找不到任何一条支撑这项并购的理由,即使他们整个团队已经花费无数人力物力也一样。何孝原团队的逻辑是:天宇与大部分的大国企一样,背后有当地政府,他们的银行贷款金额大且利息极低,这样的企业,负债高是普遍常态,银行也不敢让它出问题,用华尔街的话说,就是toobigtofail。而J&P要在中国真正站稳脚跟,单单赚钱是不够的。入资国有大企业是每个私募资本都想做的事,而经营状况良好的国企根本不可能对他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