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初第一太子妃_明初第一太子妃 第11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明初第一太子妃 第114节 (第3/4页)

/br>
    倘若此番身故者是大哥,他们兄弟几人必将立于风口浪尖,万幸......

    冬夜沉沉,马蹄踏过青石板路的声音,穿过北平城大大小小的街,最?终汇聚至午门边。

    年已八十的刘伯温佝偻着背,由?两个儿子一左一右搀扶着蹒跚过已挂起白布的宫道。

    以他为首,众人祭奠过朱元璋后,纷纷请求太子登基,国不可一日无君。

    但?有个问题,北平虽为新都,可到底还没?有正式迁都,按理?,朱标应当返回京师登基。

    常乐略略皱眉,她是不同意返回京师的。

    时值寒冬,山高路远,朱标尚未痊愈,哪里经得起千里跋涉,来回折腾。

    刘伯温稍稍抬眸,扫过未发一言的太子和太子妃,道,“北平乃是新都,新宫也已落成,先皇也在?,太子登基,自无不妥。”

    晋王朱棡身为宗室,也赞同道,“诚意伯所言甚是。”

    对此,殿内众人纷纷附和。

    无论是从太子的安全,还是迁都,亦或自身利益,他们都希望能在?北平举办登基仪式。

    与之相对应的,京师的文武百官自然是希望朱标返回京师。

    当然,最?终决定权在?朱标。

    他掌政近二十年,百官也都知?晓其仁慈宽厚的表象里头,是与先帝如出?一辙的杀伐果断。

    而且也同先帝一样,无论是文治,还是武功,太子从来不是他们可轻言影响之人。

    朱标双目微阖片刻,“北平登基,八百里加急传召应天百官北上。”

    殿内众人一喜,“遵旨。”

    朱标扯了扯嘴角,又道,“来年三月,太孙护送先皇遗体返回应天。”

    朱雄英一愣,爹的意思是要?他独自护送皇爷爷的遗体返回么?

    未及多想,他拱手道,“儿子领旨。”

    常乐不自觉皱紧眉头,来年,雄英也不过十三岁而已,岂能独自出?行??!

    消息传回京师,激起千重浪,当然并非是为太孙年幼出?行?,而是北平登基。

    太子将在?北平登基,那他们这些应天旧臣该何去?何从?<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