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分卷阅读19 (第3/3页)
若有,还请陆兄不吝开口。”尽管夫子们不好偏心得冠冕堂皇,免得被人背后埋怨厚此薄彼,陆辞却知朱说不是个会对他生出什么嫉妒心、或是藏不住话的人,便大大方方地坦白了:“是为童子科之事。先生近日访旧友时,得了几份往年考题,便拿与我一观。”朱说对此毫不讶异,也未露出分毫惊叹之色——在他看来,以陆辞的优秀和师长对他一贯的喜爱,这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了。他只点了点头,认认真真地考虑了一路,到了陆家门前,才再又开口道:“陆兄可有意参考童子试?”陆辞略作沉吟,坦言道:“之前并无此念,现略有踌躇。”陆辞对自己的未来发展,早在穿越来的那一日,就有了无比明确的规划。考取童子科,从不在这之中。他现虚岁十三,自然符合童子科的审查条件,也难怪夫子们都忍不住动这心思。只是在陆辞看来,童子科并不适合他。一来,童子科以诵经为主,不求义理,是为不全的捷径,除极个别最为优异者外,暗地里并不被一些通过科举进士的人瞧得上;二来纵使高中,直接得授官位的人可谓少之又少,官且如此了,其中能得实差更是凤毛麟角,大多只默默无闻;若是运气绝佳得了皇帝青眼,被赐出身后留秘阁读书或是授予馆阁官的话,自是前途无量,但同时拥有这样幸运和才能的人……陆辞对宋史了解不多,在他印象中,似乎就只有晏殊一人吧。就是写‘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’的那位天纵奇才,名相晏殊。陆辞目标一向明确务实,从不好高骛远——哪怕有真才实学,因科举考试里不确定的因素太多而落马的,史上不计其数,更何况是才学不过尔尔的他?他既然没晏殊的本事,又凭什么认为自己能有晏殊的运道?难道硬要拿头去跟这种百年难见的天才拼吗?他只准备考三次,若是运气好的话,最好的成绩撑死了也最多是个同进士出身,前三甲梦里想想还可以,要说实现,那还是别难为自己了。之后就申请外放做官,顺便做点小生意,从此过上小富即安的日子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