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分卷阅读348 (第3/3页)
不上时代了,便希望能组织旗人,改革蒙古的旗制,而这趟过来,便是希望向白家取经。「蒙古的旗兵制,已经不合时宜了。」子吟听得最多的,便是乌云其木格这句嗟叹。乌云其木格知道白大少帅和二少帅都留学过德国的军校,那套森严的军队系统,也是有著德意志陆军的影子。这段时间他在白家营裡参观,便对大少帅的领导深感佩服。他觉著白家的兵精良、严密,与他来自的地方,有著很大的分别。「我走在盛京,感觉很平和,除了军队,你们还有其他部门管理治安吧?」「对,那个称为巡捕房。」白镇军便回道,儘管嫌乌云其木格不请自来,可对方向他请教时,大哥也必然认真回答,「军队与地方管治相互制约,是为了防止军人擅权。」「我们只有旗兵……」乌云其木格就叹著气摇头,「不然,就是平民自行解决。」「这不能直接做比较。」白镇军便摇头纠正他,「蒙古人尚武,你们的平民,可都是猎户出身,自少学习骑射,不像我盛京的人民般,过惯了安定的生活。」乌云其木格便抿了抿唇,认真的思索了一番,又提起另一个在盛京观察的发现,说著这和自己老家相比,是怎麽的好。子吟不由佩服起乌云其木格的热忱,他是真的为著家乡的进步,积极向大哥讨教。他终于明白大哥和二哥那无奈而不排拒的态度,儘管是烦人,可乌云其木格那诚恳求学的态度,终是教人不忍怫逆其意的。子吟唯一的隐忧,却是觉著对方过份的一头热了,以乌云其木格的口吻,就彷彿盛京一切都是摩登、先进而完善,蒙古的旧制却都脱离时代,得改——这固然是如今大势的趋向,可子吟犹是觉著某些缘远流长的物事,并不是轻易能被取代的。蒙古人以部落、族群来区分,是因著他们的游牧习性,乌伦巴托远没有发展到盛京的繁华,是因为人民本来便不长驻在一处,而是必须择水草而迁居。若为了变革,强逼著人民翻天覆地的改变生活模式,其馀的七旗能都同意吗?乌云其木格想要蜕变,仿效白家管治盛京一样,去发展乌伦巴托,不知有否想过盛京的一切,却是不一定适合他的人民的。子吟便听这蒙古大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