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24 (第2/3页)
关于好圣孙这个名号……原型是仁宗的询哥儿:儿砸,名号借我用一下,毕竟咱们俩谁跟谁啊!第17章第十七章圣孙(中)眼看着就要到宣武二十六年的十一月了,诸王们还没启程归藩。这可是不同寻常的大事。虽然现在的藩王们都是皇子,京城的京营又一直被天子握在手中,不用担心他们在京中闹出什么事来。但是,诸王们都负担着守卫封藩的职责,十位归京封王,大部分的封地在北地,是抗击异族的前沿战线。继续留在京城,算作消极怠工也就罢了,怕就怕出个什么事。自分封诸子为王以来,这次可以算是天子诸子在无事的情况下,聚得最齐的一次——皇后、懿文太子薨逝这种特例,天子并不想回忆起来。他是一向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的,诸王此番在京中停留的时间,确实太过长久,超越了往年的常例了。可是呢,他心中又隐隐已经有了储君的新人选。等到藩王们归京再册立储君,未免太过耗费人力物力,不太可取。然而,让天子现在就下定决心立储,他又实在开不了那个口。按理说,赵王世子祁元询在皇孙中表现极是出众,天子对这个孙儿也很满意,又有光幕支持,立赵王为太子简直是众望所归。问题是,赵王前头还有秦王和晋王呢!废了太孙之后,天子考校诸皇子皇孙的举措,看起来有公平竞争、立贤为储的意思,仔细深究起来,候选人还是逃不过嫡、长这两重桎梏。立贤太容易造成子孙相争,立嫡立长是确保天下长久安稳的最好选择。按照光幕所言,赵王会在宣武三十一年成为天子的子嗣中最年长的儿子,秦王、晋王会走在他和天子之前。可现在是宣武二十六年,离赵王成为实际上的长子还有五年的时间!他若是现在立了赵王,后世史书上又未曾记载光幕之事,岂不是他自己亲手破坏了自己所确立必须要实行的嫡长继承制度?纵是史书有载,后人会不会像他读到史书上各朝异事一般,只觉得嗤之以鼻,或是先人为了达到目的,刻意装神弄鬼,事成之后再假托鬼神?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