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末烟云之崇祯二年(1) (第9/11页)
> 朝,袁崇焕收得蒙古兵达十万余众,袁崇焕以上的举措,目的是「使西不与东合」,就是不让西部的蒙古和东部的后金联合。 这样一来,为关宁锦防线增强了很大的力量,而且从蒙古也得到了万余匹战 马,这些战马刚好弥补了大明的战马不足,在没有两三倍的兵力情况下,不能和 后金野战的劣势。 而后金要进攻明朝,要做到两件事情以达到剪弱明军两翼的效果,其一是征 抚蒙古,其二是降服朝鲜。于是皇太极在天启七年(1627年)的正月初八日 ,短暂与大明和谈,皇太极命二大贝勒阿敏统领八旗兵五万余大军进攻朝鲜,而 袁崇焕在这段时间刚好修复和加固城池。后金只到二月,八旗兵就已经渡过了天 险鸭绿江,攻下了义州、占领了平壤。朝鲜国王李倧仓皇逃出王京,避居江华岛 ,最后只得屈服投降了后金。这样产生的结果是,皇太极巩固了王权,还降服了 朝鲜,获得了朝鲜大量的粮饷和众多能歌善舞的朝鲜苗条美人。 于是皇太极在得到这些巨大的战略物资以后,从崇祯元年到崇祯二年,一直 不停的避开袁崇焕的防线拼命攻打明朝,但是每一次不是被打败就是被击退,于是 皇太极更加的忌惮这个蓟辽督师袁崇焕了。 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 山海关,城楼。 袁崇焕的右手握着一支黑色毛笔,在奏折上端端正正的写着字,一笔一划写 得缓慢而小心翼翼,如同他自己事无巨细的性格一般。 沾着墨水的笔尖在即将火速送往京师的奏 疏上游走着,于是一个一个墨字神 采飞扬的印在了奏疏上面,一会儿字已经写到了奏疏的尽头。袁崇焕这时才从容 的收回毛笔,轻轻的呼出一口气,再把毛笔小心的挂在桌上的笔架上面。只见笔 架上面,并排的挂了五支毛笔,有的笔尖已经被写得过短,已经不知道督师袁崇 焕用掉了多少支笔了。 袁崇焕写完奏折,把腰背慢慢的靠向椅背,一双充满儒雅的星目静静的望向 上空的房梁,目光久久没有离开,心里想着,房梁的作用不就是支撑整座城楼的 吗!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