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重生九零,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72节 (第1/4页)
她外公外婆都没了,杨树坪就住了几个舅舅。 据说还是关系不咋样的那种。 一年到头走动不多。 如果不是因为杨树坪承包了土地种葵花籽和花生南瓜的人多的话,他们实在想不通那条又宽又踏实的石子路为啥会一直修到杨树坪去。 她只修到施家洼,任谁也说不出一句不好来。 可她就是干了。 那在很多农户看来,就只能是因为杨树坪给食品厂种农作物的地太多了的原因。 施向东也没有瞒着大家伙儿的意思。 施向南早在农户正式开始签合同之前就告诉了他,可以在适当的时机透露给农户们,一个村子、一年给食品厂提供的产量超过一定数目后,食品厂是有可能投钱给村里修路的。 这在某种程度上,不光激励了各村的村民们带动全村一起把土地承包给西施食品厂。 同样也无形地监督了村民们,提醒他们签了合同、领了食品厂的种子就要尽心尽力地好好种地。 施向南一家子都是农村的,最清楚农家人在地里头用心不用心的结果了。 同样大小、地力的土地,你锄草勤不勤快一季下来的收成都可能会不一样的。 更别说还有别的了。 食品厂给农户们定的每亩地收成并不算高,只是在统计了各村往年土地的收成、以及温长冬这些专家的意见之后,定了一个只要按时播种、施肥,一定可以收上来的数字。 毕竟这是第一年采取这种合作方式。 整个甘省都还没有过。 产量到底怎么样,谁也说不上来。 要今年的数据收上来了之后,才可以再酌情修改,定下明年的亩产量。 在这样的情况下,农户多用点心,产量一定会比食品厂要求的高,绝不可能低。 高出多少,就看他们的用心程度了。 所以在农户们面前吊一根胡萝卜还是很管用的。 据施向东在各村看过以后回来的反应,农户们为了早点修上路,确实家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