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穿之我爹是朱标_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57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57节 (第2/6页)

>    “父皇在位时曾再三告诫于我,大明能得天下全赖民心归向,老朱家往上算,三代都是农民百姓,当初他参加红巾军起义,从未想过有得天下的一天,他只是想活着。活着,多少百姓的心声。想活着都成了百姓的奢望,这个王朝成什么了?”泰定帝且再问之,何尝不是让他们思考问题,不可以仗着百姓对北元的恨,让他们为了报仇不顾一切。

    天下建立依仗的是民心,若失民心,则城墙再固,王朝必将荡然无存。

    “陛下所言甚是。”

    有好战之人,其实同样也盼着天下太平,再无战事的人。

    方孝孺第一个出面表示附和。

    “大明愿意与北元握手言和,来日若是北元再不识好歹挑起战事,我大明上下必将团结一心,叫他们付出惨重的代价。”战要战,和也得和。大明建朝不到二十年,这二十年何时止于战事?

    各地平定也,异族来犯也罢,都须应对,若是能安稳太平几年,正好给大明休养生息的机会,这就能让大明大力发展。彼时纵然北元再不识好歹的进犯,敢来,必叫他们有来无回。

    方孝孺的话不少人都附和地点头,一时间众人将视线落在满朝的武将身上,何尝不是在想,这打不打的,怎么一个个武将都不吱声,反而都是文臣们在说话?

    难道这不是正常的吗?

    武将们怕是话都没有说出口,已然被文臣们嫌弃得不行,认定他们是狗嘴吐不出象牙来。

    长此以往,以至于武将们都不太乐意在朝堂上说话了。

    其实,这里头更多的原因何尝不是因为朱元璋。

    朱元璋对功臣们的态度一向是猜忌,既怕他们功高盖主,无奈平定天下又需要他们。武将,用要用,怎么用,怎么防,这一向都是皇帝们十分头痛的事。

    再者,几个能打仗的国公都被泰定帝放到边境了,留下来的人才不跟他们文臣一样傻呼呼的张口。

    北平里有朱至在,但凡跟朱至交过手,叫朱至往他们军营走过的人,都清楚的知道,打不打仗,将来真得由他们这位公主说了算。

    那,现在朱至都已经放话说了不打,怎么着,谁还想跟朱至唱反调?

    不不不,作为一个聪明人,断然不能随便跟人唱反调,尤其这个人是朱至。

    想着他们这些武将这些年和朱至一块,其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