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陈桥到崖山_赵桓出城篇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赵桓出城篇 (第1/4页)

    赵桓顿时觉得眼前迷雾被拨开了,事实俱在,看来金国人并不是那么凶残嘛。 他的心灵松动了些,能思考些问题了,如明天派什么人出城和金国人谈判…

    这时他当然不知道金军之所以没进攻的真正原因,正是因开封城的老百姓。他们杀了使者、寻找武器,要巷战,这些都让完颜宗翰、完颜宗望深深的忌惮。这城里有近100万人口,如骤然面临绝境,临死反击的话,金军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!

    那么再给出一条活路怎样?让城里人面临绝境、习惯绝境,进而忍受绝境,是不是更好呢?

    绝妙的是宋朝上层某些“聪明理智”的人会帮着金军去顺着这思路,去完善所谓的“和谈活路”…

    27日,宋朝派出和谈使臣:宋徽宗第7子、济王赵栩、首相何栗。当天何首相磨磨蹭蹭不愿上路,赵桓一连催促他好多遍,他仍频频回顾,就是不走。这真让人为难,国难当头,首相怯懦,让人拿他怎么办呢?

    这时有一人走了出来,当众斥骂他“致国家如此,皆尔辈误事。今社稷倾危,尔辈万死何足塞责”此人李若水,北宋朝最后的忠臣。后人评价“北宋亡国李若水、南宋亡国文天祥。有此二人,大宋国亡,而精神不亡”

    何栗终于上马了,他脚软得没法踏蹬,要人扶着才勉强坐稳。从皇宫出发,走朱雀门出城,一路上,他的马鞭居然一连落地3次!

    这样的胆子,要怎样去谈判呢?但请注意:我只是说这样的胆子,却没说这样的人。何栗是个复杂的人。他并非人们印象中骄横腐朽、不知所谓的老资格文官。他很年轻、很奋进,甚至很正义。

    何栗,11年前,27岁的他考中了状元。仕途很顺利。做到了御史台老大。在这个位置上,他弹劾了六贼之一的王黼。把这国贼发配出京城,也让新皇帝赵桓牢牢记住了他,将他提拔进宰执队伍。之后,首相唐恪要他附议。将河北、河东之地全部割给金国,他不同意,所以就辞职了。

    无奈时事变幻,这个世界太荒诞了,堂堂大宋朝首相居然变成了一笑话,被开封市民在城墙上追杀,骑马逃命后才活下来。何栗像是救场一样,火线上岗,又接下了这块烫手山芋…

    这是他做首相的第27天,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:他主张起用赵构、宗泽等回师勤王;他主张坚守城池待援;他号召百姓展开巷战…这些做得怎样?

    绝大多数史书都着重提出他掉了3次马鞭子。由此就给他贴上了怯懦无能的标签,这是不是太苛求了呢?毕竟他只是个文官,连武将们都不敢去招惹金兵,他一介书生的怯场,难道很不正常吗?那么原谅他?这却没法绕过郭京这神棍骗子。说到底:神兵们之所以能登上城墙,除孙傅外,就是他出了最大的力…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