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仲淹三光篇 (第3/4页)
偏躲在一边看笑话,从始至终不吭声。那好吧!我今登门拜访,请问您到底是为什么,真的是金口难开?这一次,他如愿了,王曾静静的凝视他,轻轻地说——“夫执政者,恩欲归己,怨使谁归”又是十二个字,可范仲淹一听。立即就呆住了。从字面上看,完全答非所问,并没回答自己为什么要无动于衷,可其中含义却非常深邃。 从字面上讲,应这样翻译——手握国家权柄的人,如想让天下之恩惠皆归于己,那么相应的怨恨之情想推给谁? 深一层含义,则应这样解读——手握国家权柄的人,如只想让大家说他的好。不让大家说他的坏,这是可能的吗? 这是在说:吕夷简定是坏人吗?他做的都是坏事吗?做得越多,就越招人嫉恨,只有什么都不做的人。才没人讨厌!一语惊醒梦中人,范仲淹猛然自省,自己做的都是对的吗?一些最基本、平时绝不怀疑的原则观念在他心里生出了问号。 是要建设,还是要破坏?回想这些年。自己在地方上的确又治水又救灾,做了很多实事善事,可只要一进入京城。就立即投入了破坏之中。如继续按着这样非黑即白的观念继续做下去,扳倒吕夷简之后还要再做什么?再去扳倒谁?一生就只是在打压、攻击、谩骂中过日子吗? 谁做事,我就在边上铆足了劲等着挑他的错,这样的我,就是君子吗?观念的改变带来思想上的飞跃。范仲淹再不用王曾解释什么,就明白了王曾不出手的更深一层含意。如王曾出手,那就是大宋朝首、次两相间的对抗,以前有太多例子证明,只要出现这样局面,无论对错,都是同时下台的结果。那样是解恨了,可国家谁去管?大宋朝堂上下打成一锅粥,就是你范仲淹的盼望? 黑、白之外,还有千万种色彩,要走对国家最有利的那条路。所以王曾选择了沉默,至于什么君子、小人?见鬼去吧!没这些珍稀动物,不分得这样清,赵匡胤不也把宋朝天下打下来了? 当天范仲淹心神恍惚离开了王曾,他似看到了另一条道路,可不知该怎么去走。但走,是一定的了。他必须离开京城去饶州。十里长亭仍有人送他,不过只有李纮、王质二人了,他们举杯致意——“范君此行,尤光” 从“极光”到“愈光”再到现在的“尤光”范仲淹至此己是三光了,他己成为君子道德士人们的一面旗帜。可光阴似箭,范仲淹己48岁了!一生至此,老之将至,成就何在?难道就只是些虚幻的、于国于民都没什么用的圣贤光环吗? 范仲淹凄然苦笑,再没上两次的热血激昂——仲淹至此己是三光了。下次如再送我,请备羊一只,就当是给我的祭品吧。说完上路,从今而始,忘身许国,要做实事! 21日,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。余靖,尹洙也分别贬官。于是西京洛阳的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