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近死者 (第1/3页)
独自实践了这么久的包抄式跟踪,银霁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意外收获。 她产生了一种罪恶的、无法言明的舒畅。这种感觉,既像在大漠中久寻绿洲不得,突然一脚踏空,掉进了一个资源完备的现代化地下都市;又像与一道解不出的难题鏖战十年,思路一转,竟研究出了划时代的新理论,站到了领奖台上。只不过,地下都市税收很高,领奖台上要重点感谢恶意延毕的导师。 连银霁自己都没发现,她潜意识里也很好奇某些问题的答案。与此同时,她还联想到一个相关性不怎么高的现象——犯罪心理上有个说法,有些杀人犯行凶后侥幸逃脱,会在案发几日内重返罪案现场。为什么呢?为了欣赏、品味、反刍自己的“作品”,即正在成型的“完美犯罪”。 唔,这样的心态银霁可以理解,大概就像一个小说作者发布关键的新章节后,总觉得自己干了一票大的,每分钟都要对着网页狂按F5,看看有没有新评论;每小时都要点开文本框修改一两句话,让叙事更流畅…… 如果持续不断地收到好评,小说作者会在鼓励声中坚持写下去,并把作品润色得无限趋近完美;同理,如果杀人案始终无法侦破,过了追诉期,真被调查者公开盖上“完美犯罪”的戳,怎么不算对行凶者一种莫大的鼓励呢?据她所知,重大悬案的嫌疑人在暗地里都有粉丝群,有些甚至发展成了地下宗教,粉丝们很敬佩杀人犯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让线索消失的本事,要是心血来潮,甚至会模仿犯罪。有这样的价值观作为基底,为了满足众人的殷切期盼、为了创造更完美的“下一作”,法律的威慑力再强,也难保凶手不会再次出山、继续犯罪。 这都是理想状况。事实上,文章是改不完的,犯罪是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的,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偶像级的高智商杀手,也不存在无法侦破的“完美犯罪”。说“完美”也太高看那些逃兵了,一方面,重大悬案的受害人几乎都是无辜的下位者,另一方面—— “啊嚏!” 一个喷嚏把她打回了现实。还是说回今天的受害者吧——正在尴尬地搓鼻子,把口罩拉到脸上——银霁确实对他的心灵创伤很感兴趣,不过,以往的她并没有胆量归因于自己。那么,今天听到了无头魔女的故事,她应该满意吗?说不上来。曾经的背刺并非出自主观意愿,纯属无心插柳;她要是再变态一点,马上就可以谋划下次怎么整个更大的。 还是沉浸在探索与发现的喜悦中吧,银霁打开了玫瑰色滤镜。元皓牗的阴阳怪气、刻意忽视和逃避,都在此刻找到了注解——先是被无头魔女放了鸽子,而后又目睹她屠戮朋友的行凶现场,中间又发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